扼杀孩子绘画兴趣的5句话

导语:画画是孩子表达自己想法和感情的一种可独自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当孩子画画的时候,家长会不会常说以下5句话,让孩子渐渐失去绘画兴趣了呢?

对于儿童来说,画画是孩子表达自己想法和感情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他不用依靠父母帮助,可以独立进行自我探索和创造。孩子的画是他情绪的反应和创造力的体现。专家指出,知识可以教,但创造不能教。但偏偏有的父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轻易地就用几句话扼杀了孩子画画的天分和兴趣。

一句话能点亮孩子的艺术人生,一句话也能泯灭一个画画天才,关键看你怎么说。

墙上贴满了孩子画的树、房子和他最喜欢的猫,你惊叹他如此灵性十足。但是光有感叹还远远不够。如果运用合适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孩子对艺术的热 爱,他还会拥有一些重要技能,这些技能即使在入学后也十分需要。正如一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所说:“艺术能够帮孩子学习阅读、写作和恰如其分地自我表现。” 其实,学艺术不仅是技能的提高,画画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事情。抓住迸发火花的关键期,孩子将受益终生。

比如:孩子的画与众不同,显露出创造力的苗头,你可以让他说说画里的故事。这样,他还增进了与人的交流沟通能力和独立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但是,如果你采取以下的态度对待天生的“画家”,那么,上面所说的一切可能不复存在了。

1、你画的这是什么呀?怎么一点都不像呢?

大人感受的世界,是现实的存在。看到了,才相信是真的,是好的。但是,小孩儿却不同。他们在4、5岁时,认为主观想象就是真实存在,也就是心里 怎么想就怎么画,再加上控制画笔的能力还不够娴熟,所以,孩子的画当然与大人的评判标准有差距。可是,他有画不像的自由。因为,画得像,并不是绘画艺术的 最终目的。绘画的真正意义在于满足孩子涂鸦的欲望与本能,让他养成独立创造的习惯,并且勇于表达自我。

其实,真正的儿童画不是考级的作品,更不是以大人意志为主导的画。而是由孩子自己创意,反映孩子情绪指向的“小品”。

不要去猜你孩子那辨认不清的画是什么。而要提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如:“你能告诉我画里面的小秘密吗?”或者“你是怎样就选择了这些颜色了呢?”而不要以“像不像”去评判一幅画。

如果父母太执着于绘画结果,并对技巧过于紧张,只求画得像,就会忽略了最珍贵的原创性(孩子天然所拥有的),也正是毕加索等绘画大师毕生追求那种状态。

尊重孩子就别乱下结论,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是最明智的!

2、我现在没有功夫听你讲你的画。

大人忙了一天,回家就想清静会儿,歇一歇。然而,对于小孩儿来说,白天是满足好奇心的、令人兴奋的探索过程,回家后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于是,画画就成了沟通的桥梁。

5岁的浩浩刚等爸爸下班回家,就迫不及待地告诉他最近的画。他爸爸说:“大多数画的就是一天里发生的小事,他很注重每一个细节,我也能够从细节问题中感受到他的所思所想、快乐与烦恼,挺好玩的。”

我有画要说——画作是孩子无声的语言。当他们还无法以明确的语言表达他心中想说的或是某种委屈时,可以借由不同的线条与色彩,以绘画代替口语说出来。

当你的孩子开始告诉你有关他的画的故事时,一定要全神贯注地听。你们的对话将会拓展他的词汇,还可以教会他按顺序讲述故事,这些对于今后的阅读 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他画了一匹马正在田地里,可以问他马生活在什么地方。这将会使他想起马圈、马车等等,有可能还会引出一个长长的故事。

给孩子一点时间,就会成就一个快乐的、想法与众不同的人。

3、你的画太棒了,将来能够成为画家了。

大人觉得孩子只有受到表扬才能更好地画画,所以,不论他画的什么,画得怎么样,都一味地夸奖。结果适得其反,小孩觉得这类表扬给自己造成的压力太大。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可能就开始糊弄你,比如:一天画几十张“一钱不值”的画。

描述性的评论,比如:“那只恐龙看上去真高兴!”听上去更好。其实除了当画家,绘画还能开发孩子更多的潜能。当孩子开始画画的时候,是理解因果关系的绝好时机。通过画画,他们还制定自己的计划,如:“我要试着画一头大象”,并开始琢磨这张画中的大量细致问题,例如:“象有脚趾头吗?”之类的答 案。

因为在艺术中无所谓对与错,所以孩子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如:坚信自己的判断力、作品的自我评价等,培养自尊心。同时,绘画艺术还是孩子仅有的、不依靠成人的帮助的,从而进行自我探索和创造的领域之一。

让孩子在适度的评价中生活,你会发现他神奇的自我成长。

4、画了那么长时间,我们可以准备考级了!

大人觉得,对画画投入那么大,再加上别人都开始考级了,那就随大流吧。但是小孩总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喜欢的每一件快乐的事,都会被大人套上 个恼人的框框。画画好并不是通过证书体现的。比赛、考级都体现了大人的游戏规则,而不是孩子意愿的表达。其实宝宝学画的意义主要是在画外获得的那些东西,例如:绘画可以使人获得内心平衡;有助于小肌肉运动的发展;可以帮助儿童培养坚韧精神等。所以,与其考级束缚,不如自由创造。

5、你画的不好,我来帮你画。

大人认为,孩子画的线不直,尺寸不对,所以,把着孩子的手,让他规矩地画完一张画是家常便饭。小孩却讨厌这样的做法:你限制了我的手,限制了我的脑,不让我独立地做事。日久天长,孩子产生了依赖性,便失去了原创的热情,也就谈不上什么创造力了。

文文画的小人儿头大身子小,腿短胳膊长的。联想到儿童游乐场的沙画,文文妈妈想出了一招:复印出人物的轮廓,只让孩子往里填色。其实这是封锁制约孩子创造力的残酷训练。专家指出,知识可以教,但创造不能教。创造是一种无中生有,创造是一种天生的才情。

孩子是创意大师,孩子刚开始拿起画笔,就站在原创的高点。画作中独一无二的原创,都不是教出来的。大人插手,孩子缩手,成人的干涉与过度的成果导向,是对创意的破坏。

若想保持这份原创活力,应鼓励独立思考能力,以免在成人的过度干扰或是各种视觉污染下,丧失信心与美感敏锐度。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创造者,孩子的自由情感在涂鸦中得到抒发,会成为寻求独立及自我探索的内在动力,是自主学习的开端。同时,也会逐渐形成自信与个人独特性。

TIPS 温馨提示:

下一次当孩子画得十分精彩的时候,不要随便把他的画乱扔。想一想能不能用下面这些好玩的办法,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兴趣。

1、把画装进精美的画框中,作为礼物送给亲戚。

2、把画制成一个薄板,用它们当作盘垫。

3、把画发到网上,例如雅虎相册等,让更多的人欣赏。

4、用他喜欢的画当作壁纸来装饰孩子房间的一面墙。

5、做一个家庭绘画作品展,邀请孩子的老师、同学、长辈、邻居前来参观并留言祝福。

 

导语:画画是孩子表达自己想法和感情的一种可独自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当孩子画画的时候,家长会不会常说以下5句话,让孩子渐渐失去绘画兴趣了呢?

对于儿童来说,画画是孩子表达自己想法和感情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他不用依靠父母帮助,可以独立进行自我探索和创造。孩子的画是他情绪的反应和创造力的体现。专家指出,知识可以教,但创造不能教。但偏偏有的父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轻易地就用几句话扼杀了孩子画画的天分和兴趣。

一句话能点亮孩子的艺术人生,一句话也能泯灭一个画画天才,关键看你怎么说。

墙上贴满了孩子画的树、房子和他最喜欢的猫,你惊叹他如此灵性十足。但是光有感叹还远远不够。如果运用合适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孩子对艺术的热 爱,他还会拥有一些重要技能,这些技能即使在入学后也十分需要。正如一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所说:“艺术能够帮孩子学习阅读、写作和恰如其分地自我表现。” 其实,学艺术不仅是技能的提高,画画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事情。抓住迸发火花的关键期,孩子将受益终生。

比如:孩子的画与众不同,显露出创造力的苗头,你可以让他说说画里的故事。这样,他还增进了与人的交流沟通能力和独立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但是,如果你采取以下的态度对待天生的“画家”,那么,上面所说的一切可能不复存在了。

1、你画的这是什么呀?怎么一点都不像呢?

大人感受的世界,是现实的存在。看到了,才相信是真的,是好的。但是,小孩儿却不同。他们在4、5岁时,认为主观想象就是真实存在,也就是心里 怎么想就怎么画,再加上控制画笔的能力还不够娴熟,所以,孩子的画当然与大人的评判标准有差距。可是,他有画不像的自由。因为,画得像,并不是绘画艺术的 最终目的。绘画的真正意义在于满足孩子涂鸦的欲望与本能,让他养成独立创造的习惯,并且勇于表达自我。

其实,真正的儿童画不是考级的作品,更不是以大人意志为主导的画。而是由孩子自己创意,反映孩子情绪指向的“小品”。

不要去猜你孩子那辨认不清的画是什么。而要提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如:“你能告诉我画里面的小秘密吗?”或者“你是怎样就选择了这些颜色了呢?”而不要以“像不像”去评判一幅画。

如果父母太执着于绘画结果,并对技巧过于紧张,只求画得像,就会忽略了最珍贵的原创性(孩子天然所拥有的),也正是毕加索等绘画大师毕生追求那种状态。

尊重孩子就别乱下结论,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是最明智的!

2、我现在没有功夫听你讲你的画。

大人忙了一天,回家就想清静会儿,歇一歇。然而,对于小孩儿来说,白天是满足好奇心的、令人兴奋的探索过程,回家后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于是,画画就成了沟通的桥梁。

5岁的浩浩刚等爸爸下班回家,就迫不及待地告诉他最近的画。他爸爸说:“大多数画的就是一天里发生的小事,他很注重每一个细节,我也能够从细节问题中感受到他的所思所想、快乐与烦恼,挺好玩的。”

我有画要说——画作是孩子无声的语言。当他们还无法以明确的语言表达他心中想说的或是某种委屈时,可以借由不同的线条与色彩,以绘画代替口语说出来。

当你的孩子开始告诉你有关他的画的故事时,一定要全神贯注地听。你们的对话将会拓展他的词汇,还可以教会他按顺序讲述故事,这些对于今后的阅读 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他画了一匹马正在田地里,可以问他马生活在什么地方。这将会使他想起马圈、马车等等,有可能还会引出一个长长的故事。

给孩子一点时间,就会成就一个快乐的、想法与众不同的人。

3、你的画太棒了,将来能够成为画家了。

大人觉得孩子只有受到表扬才能更好地画画,所以,不论他画的什么,画得怎么样,都一味地夸奖。结果适得其反,小孩觉得这类表扬给自己造成的压力太大。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可能就开始糊弄你,比如:一天画几十张“一钱不值”的画。

描述性的评论,比如:“那只恐龙看上去真高兴!”听上去更好。其实除了当画家,绘画还能开发孩子更多的潜能。当孩子开始画画的时候,是理解因果关系的绝好时机。通过画画,他们还制定自己的计划,如:“我要试着画一头大象”,并开始琢磨这张画中的大量细致问题,例如:“象有脚趾头吗?”之类的答 案。

因为在艺术中无所谓对与错,所以孩子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如:坚信自己的判断力、作品的自我评价等,培养自尊心。同时,绘画艺术还是孩子仅有的、不依靠成人的帮助的,从而进行自我探索和创造的领域之一。

让孩子在适度的评价中生活,你会发现他神奇的自我成长。

4、画了那么长时间,我们可以准备考级了!

大人觉得,对画画投入那么大,再加上别人都开始考级了,那就随大流吧。但是小孩总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喜欢的每一件快乐的事,都会被大人套上 个恼人的框框。画画好并不是通过证书体现的。比赛、考级都体现了大人的游戏规则,而不是孩子意愿的表达。其实宝宝学画的意义主要是在画外获得的那些东西,例如:绘画可以使人获得内心平衡;有助于小肌肉运动的发展;可以帮助儿童培养坚韧精神等。所以,与其考级束缚,不如自由创造。

5、你画的不好,我来帮你画。

大人认为,孩子画的线不直,尺寸不对,所以,把着孩子的手,让他规矩地画完一张画是家常便饭。小孩却讨厌这样的做法:你限制了我的手,限制了我的脑,不让我独立地做事。日久天长,孩子产生了依赖性,便失去了原创的热情,也就谈不上什么创造力了。

文文画的小人儿头大身子小,腿短胳膊长的。联想到儿童游乐场的沙画,文文妈妈想出了一招:复印出人物的轮廓,只让孩子往里填色。其实这是封锁制约孩子创造力的残酷训练。专家指出,知识可以教,但创造不能教。创造是一种无中生有,创造是一种天生的才情。

孩子是创意大师,孩子刚开始拿起画笔,就站在原创的高点。画作中独一无二的原创,都不是教出来的。大人插手,孩子缩手,成人的干涉与过度的成果导向,是对创意的破坏。

若想保持这份原创活力,应鼓励独立思考能力,以免在成人的过度干扰或是各种视觉污染下,丧失信心与美感敏锐度。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创造者,孩子的自由情感在涂鸦中得到抒发,会成为寻求独立及自我探索的内在动力,是自主学习的开端。同时,也会逐渐形成自信与个人独特性。

TIPS 温馨提示:

下一次当孩子画得十分精彩的时候,不要随便把他的画乱扔。想一想能不能用下面这些好玩的办法,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兴趣。

1、把画装进精美的画框中,作为礼物送给亲戚。

2、把画制成一个薄板,用它们当作盘垫。

3、把画发到网上,例如雅虎相册等,让更多的人欣赏。

4、用他喜欢的画当作壁纸来装饰孩子房间的一面墙。

5、做一个家庭绘画作品展,邀请孩子的老师、同学、长辈、邻居前来参观并留言祝福。

更多请点击开开彩乐电子杂志:http://www.kkcolor.cn/Magazine.html
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

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的确他们天生喜欢涂涂画画,他们会用一粒石子、一小块瓦片或者一小段树枝,在墙上、地上、沙滩上绘出自己心中的欢乐与忧伤。

  与孩子在一起的感觉很好,看着他们以童稚的笔触,描绘出一片清新、真实、活泼和自由的孩子的世界,可以使人长久地拥有着一颗童心。毕加索说,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的确他们天生喜欢涂涂画画,这不仅是城市的孩子,即使是在穷乡僻壤没有纸、笔、颜料的孩子也会用一粒石子、一小块瓦片或者一小段树枝,在墙上、地上、沙滩上绘出自己心中的欢乐与忧伤。

  不少孩子在美术活动中的态度极其专注,他们常常不肯放下画笔,画面的大胆程度经常会令人倾倒。家长在欣喜地看到孩子爱画画之余,很快又厌烦和焦虑起来,产生一连串的疑问:“老师,为什么他们老画同一样东西,一再重复同一图案或符号?他们想表达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老是这样乱涂乱画,什么都不像?为什么4岁的孩子画头手不画身体?是否出现了异常的现象?……”

  其实,儿童绘画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著名美术教育专家屠美如将儿童绘画分为四个阶段:

  涂鸦期(1~4岁)

  属于无目的的乱画。反映在画面上的是杂乱的线条,缺少视觉控制的肌肉运动。涂鸦后期,出现简单的目的,但不能成形,不注意色彩变化,常常使用单色笔,偶尔换另一种颜色笔图画。

  象征期(4~5岁)

  凭主观直觉印象描绘出物体的初略形象,以象征物体的外形轮廓,多半是不完全的、遗漏的,表现的是瞬间的、不明确的感情和意图。

  概念画期(5~8岁)

  知觉写实期以自我为中心观察现实生活,用画来传达各种概念,多半用线条勾出平面的二次元轮廓,形象较完整,并注意用相应的色彩表达。

  写实期(8~15岁)

  进入自然描绘阶段,能根据事物特点作出,并注意出现“三次元期”的立体性体验。绘画能力是随着儿童生理的成长和心理的成熟而发展的。成人应该根据这个进程来因势利导地去鼓励儿童进行自我创作。也必须尊重每个儿童各自的发展速度,强迫幼儿去进行绘画的练习是不必要的,也是无益的。

  我们应该给儿童一些实际的指导:对年龄小的孩子我们应当以鼓励为主,多一些表扬孩子的绘画,虽然这些画称不上是一幅画,但这会大大提高孩子的绘画热情,并不时地拿画给你看,坚持下去您会发现孩子除了一腔热情外,还表现出充足的自信心。平时让孩子多了解大自然,留意身边的事物,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当孩子有一点进步时应及时表扬、鼓励,在孩子积累了许多经验后绘画内容会更为丰富。不要因教育他们而为事物制造标签:天一定是蓝的,太阳一定是红的。如:天太热了,一个孩子涂了一个像树叶的绿色太阳把天变得凉快。如果家长一看见这个绿色的太阳,不容分说就说是错的,长此以来只能破坏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要认为成人是好与坏的判断者。

  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诗意的、童话般的美术世界。让我们教师、家长共同保护好这些孩子艺术的童年。

更多请点击开开彩乐电子杂志:http://www.kkcolor.cn/Magazine.html
2-3岁培养绘画能力的关键期

导语: 2-3岁是儿童视觉感受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对孩子进行绘画教育,可以促进孩子在这方面才能的发展。人的大脑神经细胞有各自的发育关键期,一旦错过,再刺激、再教育收效也会较差。根据统计,儿童绘画教育中的智力开发取决于接受教育的年龄:从2-3岁开始训练的孩子,91%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4-6岁为84%;7-9岁为40%;14岁后才开始训练的只占7.2%。2-3岁是儿童视觉感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此时对儿童进行绘画教育,可以促使孩子绘画才能的发展。

两岁宝宝的小手,不再是抓到东西就送到嘴里,开始尝试把手里的东西敲、扔、拍、舞动等等。如果这时候就开始提供画具,让他们尝试通过手部的动作,在纸上变出各种线条、色块。对他们来说,他们手下出现的不同的痕迹,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体验呀。从涂鸦过程中学习到点、线等符号,并发现了这些符号与手部动作的关系,是人生中创作记号活动的开始。早期的涂鸦活动帮助幼儿大肌肉的发展,并且从重复的动作中学会视觉的控制。2岁以上的孩子,他们能有目的地使用象征式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心意,这个时期是学画的最佳年龄。

开始时,当看到宝宝的“作品”乱七八糟、杂乱无章,有些父母会非常着急地教宝宝画太阳、画小草、画白云、画树林……或是对比其他同龄小朋友,然后很受挫折地认为自己的宝宝很笨。其实,小宝宝开始握笔,在一张白纸上乱戳,对于他就是非常大的进步,是一个质的飞跃。所以,大人对于宝宝涂鸦,应始终抱一种赞叹、惊喜、鼓励的态度,这种积极的态度会鼓舞宝宝用积极的心态去探索这个色彩斑斓的纸笔世界。如果这时妈妈、爸爸有一丝丝着急、失望,对于你身边的小小宝贝都是一种打击,敏感的宝宝也许因此会拒绝涂画游戏,甚至拒绝纸和笔,对学习行为产生反感,那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父母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教孩子画点、线和圆圈,例如:下雨了,让孩子画线条、画点;又如:点蚊香、绕毛线球时,教孩子顺着一个方向画螺旋线,锻炼孩子的手腕肌肉。在孩子掌握了线、圆圈、点的画法的基础上,父母应启发孩子观察简单的物体,逐渐训练孩子能画出象征性的图形。由于孩子比较容易掌握画圆形,故一般在教孩子画简单的物体时,应该从圆形开始,如画苹果、糖葫芦等,再逐步过渡到方形、长方形,例如画手帕、窗户等。父母要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孩子对物体色彩的注意,培养对颜色的兴趣,逐步认识3至6种颜色:红、绿、蓝、黄、黑和褐色,并喜欢使用不同颜色的蜡笔绘画。

孩子刚开始画画,一般不敢大胆画。画的线条一般都很轻、弯弯曲曲,父母要鼓励孩子大胆地画,尽量画大一些,最好每次都把纸画满。

一个孩子有无绘画才能,能否沿着正确轨道发展,因素是很多的,除了遗传因素外,很重要还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兴趣和主观努力。因此,家长应紧紧抓住孩子2-3岁这一关键期加以培养。

更多请点击开开彩乐电子杂志:http://www.kkcolor.cn/Magazine.html
怎样激发宝宝的绘画兴趣

解答:

找出原因

幼儿涂鸦是一种学习活动,往往不被大人理解,认为是胡闹,画画弄脏了衣服要挨打,无意中限制和抑制了儿童的绘画兴趣。强制儿童绘画不是好办法。画一会儿就不想画了,如果父母硬要强制他们画下去也会使儿童对绘画产生厌倦,会引起儿童对绘画的反感,使他感到绘画是门苦差事。

培养兴趣

创造良好的环境幼儿学画的动机往往来源于模仿,家长常用纸画上些简单的图形,示意他们去表现,鼓励他们自己去画,并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儿童自然喜欢画。

游戏中培养兴趣画画就是玩,要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使他们感到画画并不难。

培养自信心对于儿童绘画需要多鼓励,使他感到有能力画好,并经常把他画的画挂在墙上让大家观赏,儿童的绘画能力被大人理解,受到重视,兴趣自然会越来越浓。

激发创作欲望经常带儿童到室外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儿童生活,增长知识,还可以锻炼他们观察生活、记忆生活的能力,新鲜的生活体验激发儿童去创作,去表现自己的感受。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重视的,掌握好方法,让孩子健康成长。

更多请点击开开彩乐电子杂志:http://www.kkcolor.cn/Magazine.html

 

 

 

 
 

 

 

美术,不需要教也不需要学

艺术不能教

创造不能教也不能学。美术教育是所有学科中最不需要教也不需要学的,可惜目前懂得美术的人真的不多,懂得美术的父母和老师更是少之又少,美术教育过度用力在教与学之中。

在过度用力“教”与“学”的过程中,孩子天生的直觉与创意被压抑或扼杀,站在原创的观点上,“教”反而是一种危险的事。专家指出“知识”可以教,但“创造”不能教,创造是一种无中生有,不能教也无法学,创造是一种天生的才情,幼儿从一岁开始就能涂鸦了,此时他需要的不是“教”,而是可供自由发挥才情与想像的宽广空间,亲自去体验。

色彩与美感需要培养

同时专家也提醒,艺术虽然不能教,但美感的培育与色彩认知则是需要教导与不断练习的。要培育美感及对色彩认知,最好的方式是拜大自然为师,以原野山林的自然原色,作为认识色彩的第一步。

成人总以为从婴儿房到幼儿园,都需以高彩度的亮色系或是各种颜色鲜艳的卡通人物,才能吸引幼儿注意,其实,每天浸泡在这样一个混色染缸中,却会造成孩子对色调的无感与错感。专家指出,不少幼儿的画,线条描绘力很强,但色彩却多而杂,显示出对色彩的感应度极有待开发与练习,要知道色彩智能并不一定随着年龄增进,而需要不断地练习与培养。

孩子是创意大师

孩子刚开始拿起画笔,就站在原创的高点。他们不需要像成人般,得要摆脱视觉惯性的束缚,以纯净的眼睛,便能直达事物的本然核心;这些独一无二的原创,都不是教出来的。因此本世界的伟大画家如毕加索、米罗等人,都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的艺术突破,及建立个人独特的风格,转向原始艺术或儿童绘画寻求灵感,以开拓全新的视野与可能性。

幼儿的纯净还未受到污染,能不受到视觉惯性的束缚,以守全直觉式的观察画出“心像”,是他们的本能,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是许多甚至艺术大师所毕生追求的。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片想像活土若未经灌溉滋养,终会逐渐干枯。若想保有这份原创活力,应帮助孩子建立自发性的价值观,并鼓励独立思考能力,以免在成人的过度干扰或是各种视觉污染下,丧失信心与美感敏锐度。

孩子有“画不像”的自由

画得“像”,并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绘画在于满足幼儿涂鸦的欲望与本能,让他养成独立创造的习惯,并且勇于表达自我。借由不同体裁的创作与形、色运用,开发生命的美感经验。

正确的美育观念,才能保护孩子珍贵的原创性,在升学主义下成长的父母与教师,太过份于成果导向,并对技巧性过度需求,只求画得“像”,却忽略了最珍贵的“原创性”。

父母与老师在提供环境与材料之外,最大的功能是“引导”,虽然幼儿没有开发的视觉对周遭漫不经心,但已经有内在的吸收心智;透过绘画,养成观察与联想。创造力不能直接给予,要从内在点燃,成人应该珍惜幼儿的原创自由,打破“画得像,才是画得好”的迷思,还给孩子自由涂鸦的创作自由。

大人插手孩子缩手

成人的干涉与过度的成果导向,是扼杀创意的元凶!让孩子尽情自由地涂鸦吧!这是生命初期一种奇妙的天赋本能,就如教育专家玛利亚·蒙特梭利提出的敏感期。

这是原本深藏的潜能,父母或老师应把握这个稍纵即逝的本能,从涂鸦期开启孩子的创造之门,一旦年纪渐增,逐渐受社会种种所制约后,这个丰沛的创造力,将逐渐丧失,而且可能是永久地失去。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创造者,幼儿的自由意志在涂鸦中获得抒发,成为寻求独立及自我探索的内在动力,是自主学习的开端,自信与个人独特性的逐渐形成。

但是涂鸦时专注且伴随创作快感的孩子,却老是被父母所干扰。看到满纸错乱无章的线条,便以为孩子不会画,急忙要教他或是送去才艺班,其实从两岁起的“错乱涂鸦”到四岁的“命名涂鸦”这段时期,所画的一片混沌,只有孩子自己才看得懂,但是只要成人一开始插手指导,这个自我探索的旅程便宣告中止。

当孩子说“我不会画”,大人开始“示范教学”,孩子便从此养成依赖的习惯,不懂得独立思考,自信心也在成人的指责中丧失。请了解到这是一段自然必经的过程,父母不用急也不急不来,过早介入与干预,就是提早剥夺孩子体验天马行空想像的自由,孩子大了,自然开始会逐渐画得像,但却可能逐渐失去可贵的原创性。

看看许多成人眼中所谓“画得好”的作品,却充满了僵化概念及成人拙劣指导的轨迹,大人的无知却错杀孩子的才情,令人惋惜。

“错乱涂鸦”和“命名涂鸦”

1、错乱涂鸦

由于动作协调性不够,画在纸上的画是一些凌乱的线条,有时还会将线条画出纸外。

2、命名涂鸦

到了此阶段,幼儿虽尚未能画出具体形象,但已经能借由图画表达一些意念,一面画一面喃喃自语,画完了,还会帮这幅画命名。

我有“画”要说

画作是幼儿无声的语言,当幼儿还无法以明确的语言表达他心中想说的或是某种委屈时,借由不同的线条与色彩,以绘画代替口语“说”出来。此外,有自闭症等精神偏差的孩子,也可从其中找寻病因,作为诊治线索,并以绘画作为治疗的手段之一,疏导郁结的情绪,协助病童恢复和外界的沟通,即所谓的“绘画治疗”。

若孩子因画出心中想说的,而受到成人指责,以后不会再画“真画”,只画“大人想看的”,不但关闭了与成人沟通的管道,情绪纾缓的出口也少了一个。那么可以从画中读出孩子想说什么吗?专家认为,会教画不一定懂得儿童心理,同时专家建议,若孩子只是画一些恐怖血腥的画,并无出现明显的偏差行为,父母毋须妄自揣测或过度紧张,他可能只是暴力卡通看多了。

不要急着作道德教育,要先寻找问题的核心。必要时可寻求研究儿童心理的专家协助,从幼儿绘画形色中的组合与象征,分析幼儿的心理状况与投射,借以诊断幼儿的问题并寻求矫治方式。

艺术鉴赏前先作功课

美术教育不一定要从画画开始,把握名画鉴赏的机会,也是让孩子参与接触艺术的另一种好方法。但艺术鉴赏并非只是单纯的“看”,可以结合故事、戏剧与舞蹈,拉近孩子与画的距离。

如利用故事解说让孩子了解画家背景,利用戏剧方式让孩子扮演画中角色,或是舞动出来,接着在实际欣赏画作之后,让孩子画出他的感想或是改写名画,从事前暖身,到亲眼鉴赏到实际动手画,才是完整的鉴赏活动,对孩子才能发挥功效。

进入美术馆之前,应有相当的暖身动作。只在画室作画,眼界与格局都会日逐狭窄,因此艺术鉴赏已成为欧美美术教育的重点之一,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完整的艺术观。

“如何欣赏艺术”也是一种艺术。若未先作好暖身功课,只是一窝蜂地跟着大批人潮凑热闹,孩子看不懂,产生不耐烦,也影响大人的心情,再加上展览会场的嘈杂与空气流通不良,及许多不守规矩人士的“错误示范”,只怕孩子学会的是一堆坏习惯,或是想到艺术就头痛,反而成了一个不好的开始。 

父母施教锦囊

·艺术不能教,但美感与色彩认知需要调教与培养。

·尊重孩子的涂鸦自由,画得“像”,并不表示画得“好”。

·用“引导”代替“示范”教法,以免扼杀孩子的原创活力。

·由画中读孩子的心事,必要时可寻求专家协助。

·上美术馆前先作“暖身动作”,一窝蜂地赶凑热闹对孩子并无好处。

更多请点击开开彩乐电子杂志:http://www.kkcolor.cn/Magazine.html
上一页 共有20页 当前为第3页 下一页 转到第
  • 电话咨询

  • 4000-392-393
Copyright © 深圳市童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Kkcolor.cn 粤ICP备09256468号 网站设计:阳拓品牌设计